蟋蟀與蝗蟲發聲的方式一樣嗎?(分析)
蟋蟀發聲的方式?
蟋蟀的鳴聲是由它們的翅膀摩擦產生的。雄性蟋蟀的翅膀有兩層,上層翅膀有一條硬化的橫向肋,下層翅膀有一排細小的鋸齒。當雄性蟋蟀把上層翅膀豎起來,然後用下層翅膀快速地刮擦上層翅膀的肋,就會發出類似於小提琴弓拉弦的聲音。這種聲音會被翅膀上的空氣囊放大,從而形成清晰而響亮的鳴叫聲。此外,蟋蟀的鳴聲不同的音調、頻率能表達不同的意思,夜晚蟋蟀響亮的長節奏的鳴聲,既是警告別的同性禁止進入,又可求偶。每到繁殖期,雄性蟋蟀會更加賣力地震動翅膀,發出動聽的聲音,以吸引異性。蟋蟀利用翅膀發聲,在蟋蟀右邊的翅膀上,有一個像銼樣的短刺,左邊的翅膀上,長有像刀一樣的硬棘。左右兩翅一張一合,相互摩擦。振動翅膀就可以發出悅耳的聲響。在蟋蟀雄蟲的前翅上,有旋渦紋狀的翅膜,一邊翅膀長著銼刀狀的翅膜——弦器,另一邊翅膀長著較硬翅膜——彈器。當這兩種發音器相互摩擦,就能發出聲音。
蝗蟲發聲的方式?
蝗蟲的發聲方式是利用後腳上的凸起,摩擦前翅的翅脈來發出聲音。雄蟲的求偶曲由長度大約2~3秒的小節組成,會漸漸提高音域直到結束。前半部包含緩慢的滴答聲,會加快速度和提高音域;接著是嘰嘰響到曲子結束。這種鳴叫是一種交流方式,雄性的叫聲可能表達了其生殖成熟以及對種群凝聚和個體繁衍的渴望。這種行為特徵的重要性可見於,有時可以觀察到雄性晚期若蟲做出發聲動作,尽管它們此時仍缺乏發出聲音的身體部位。
最後總結:
蟋蟀和蝗蟲發聲的方式是不同的。蟋蟀是通過翅膀的摩擦來發聲。然而,蝗蟲則是利用其後腿摩擦翅膀來發出聲音。這兩種昆蟲的發聲方式都是獨特的,並且對於吸引配偶和溝通具有重要的作用。
另外補充:
1. 為什麼這些昆蟲需要發出聲音呢?
這些昆蟲發出聲音主要是為了吸引異性。研究證明,那些善於鳴叫的昆蟲,只有雄蟲才有發音器,它們的發聲主要是為了吸引雌蟲接近,以便交配。此外,一些昆蟲也會利用聲音來警告同伴或者驚嚇掠食者。
2 .發出最大噪音昆蟲的是哪一個?
發出最大噪音的昆蟲是大虻(學名:Pantophthalmidae),這種昆蟲生活在中南美洲。大虻的幼蟲生活在樹幹中,如果在同一株樹裏有大量的大虻,據說在幾米開外就能聽見它們用力咀嚼的聲音。另外,大蚊(學名:Holorusiabrobdignagius)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蒼蠅,如果將大蚊的腿拉直,它們能達到23厘米長。然而,這兩種昆蟲的噪音主要來自於它們的生活習性,並非主動發出的聲音。
留言